持国门绿盾筑屏障 守生物防线保安全——福州海关技术中心学党史办实事打造“国门绿盾”工程
时间:2025-01-19    点击:44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福州海关技术中心把强化国门生物安全技术保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国门绿盾”工程,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阻断有害生物入侵,坚决守护绿水青山
2021年7月,福州海关技术中心杂草检疫高级农艺师虞赟“泡”在体视显微镜下7天7夜,从送检的一批16.34公斤进境仓鼠饲料中截获3粒菟丝子种子,每粒种子直径仅约1毫米,重量约6毫克,个体微小,隐秘性强,但危害性大,菟丝子会缠绕在豆科、菊科、蒺藜科等适宜寄主上吸取养分和水分,造成寄主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被称为“植物吸血鬼”。软体动物检疫鉴定重点实验室周卫川研究员和王沛高级农艺师在进境植物产品中截获乳状耳形螺和玫瑰蜗牛,凭着丰富的检疫鉴定经验和专业敏感性,进行风险分析并提请有关部门关注。
引进优质物种资源,必须保证绝对安全
进口种猪、种牛对于丰富我国畜牧种群基因资源,推动养殖产业保供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福州关区先后进境3,128头丹麦种猪和3,830头智利种牛,为保证做好疫病监测实验室检测工作,福州海关技术中心靠前制订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各项检测准备,确保万无一失。动物检疫部党员先锋队不分昼夜奋战在检测一线,种畜隔离场当天采集的样品,送抵实验室往往已是下半夜,他们通宵待命,样品一到便争分夺秒进行检测,抬头早已日出天明。他们提前制定技术要求,对样品采集、现场检疫、样品保存和运输等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专业高效的检疫监测,保证了进境种畜的安全。动物检疫部党员张体银说,“养殖户需要健康、优质的种用动物,只有扎实做好进境种畜的疫病检测,才能乡村振兴战略献计助力。”
多科普一娃一家,就多一份力量
福州海关技术中心的有害生物标本室藏有标本3800余种,近4万号,自建成以来始终坚持对社会免费开放,累计接待公众参观达1万余人次。
“我知道哪些是外来入侵生物!”“我知道从国外回来不能带水果!”这是福州海关技术中心在“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活动时孩子们踊跃发言的场景。为了引导全社会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连续6年派出科普宣讲员走进校园。通过标本展示、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提高国门生物安全知识普及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植物检疫部副主任、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王沛说,“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孩子带动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营造大家都来关注国门生物安全,自觉遵守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的良好风尚。国门生物安全宣讲,我们会一直做下去。”